早在上世纪四十年代,穆拉维也夫及克雷洛夫提出了在自喷井中采用井底节流嘴来消除油井的激动间歇或减缓激动间歇程度,但由于更换井底节流嘴和改变嘴子尺寸需要起下油管,这种方法未得到普遍应用;六十年代,罗斯根据能量平衡方程推导出了一个节流嘴公式,其后,波特曼和贝克对罗斯公式做了一些修正;阿斯福特根据多相流流经节流嘴的能量方程,忽略流体入口速度,并考虑临界流动时 r = 1,k=0.544,且考虑了气、液相间滑脱,导出了阿斯福特节流公式。阿斯福特节流公式与罗斯公式大致相似,但阿斯福特公式可用于产水油井的节流。美国油田曾采用一种特殊的易于弯曲的管柱来传达对井底节流嘴尺寸的调节,但因效果欠佳,终归仍采用地面节流嘴来控制井的产率。
直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井下节流嘴在被“闲置”了近四十年后,才重新引起开采方面的注意。国外有关井下节流装置只见到少量的报导,而有关井下节流嘴的应用机理,用于设计计算的节流嘴模型的报导很少。
在国内,西南油气田分公司采气工程研究院在八十年代末开发的活动型节流器已经在四川、胜利、中原、青海、新班和长庆等气田的多口气井成功地使用。
苏里格地区大面积推广使用井下节流器后,井口压力由 25MPa 左右降为 3.5MPa,保证在极端气候和地理条件下,气井无保温设备下正常生产。通过结构优化、密封材质改进等技术攻关,井下节流器一次性投放合格率提高到 94.6%。
苏里格气田井下节流主要针对 2-7/8″油管下井下节流器,苏里格气田针对高产井应用了 3-1/2″生产管柱井下节流器技术,针对 2-3/8″管柱设计了小直径井下节流器,但目前比较成熟的是 2-7/8″管柱应用井下节流工艺技术,而 3-1/2″、2-3/8″管柱井下节流器处于试验阶段,技术尚不成熟。
上一篇:天然气开发中的个问题
下一篇:石油化工行业转战电商 突破重围